<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rt></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rt id="2y83l"></rt> <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 <delect id="2y83l"></delect><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法律在企業中的作用--《企業法律風險評估》

    向飛 陳友春 已閱18072次

    查看此書介紹或購買此書


    第三節法律在企業中的作用
    法律風險成因復雜,但企業自身原因引起的風險占較大比例。我國企業
    普遍存在三個薄弱環節:一是企業法制建設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沒有充分意
    識到加強企業法制建設對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性,企業法制建設不自覺、
    不主動;二是防范法律風險的意識仍然不強。主要表現在一些重大投資決策、
    重大經營活動或企業改制工作等前期工作仍缺少法律工作人員的參與。有的
    單位雖設立了法律事務機構,但在對其使用上仍局限于事后補救,以處理企業
    法律糾紛為主,企業法律工作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三是一些企業依法經
    營的意識不夠,或因法律意識淡薄不自覺地違法經營,或認為只要是為了公司
    的利益就可以不顧法律約束,或存在鉆法律空子的僥幸心理,有意打“擦邊
    球”。
    可以預料,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國企業需要處
    理的法律事務將急劇增加,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風險,避免“法律陷阱”已成為
    所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就經營決策人及經營管理人這些管理高層人士而言,法律的重要意義是
    兩點:其一,給法律準確定位:法律是貫穿經營活動始終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性
    工具,法律人是企業家統攬全局的一盤棋中不可或缺的大將。其二,了解什么
    樣的經濟運作需要法律介入,需要何種法律、何種法律人才及如何介入。換言
    之,懂得如何對待法律和如何選擇、使用法律人才,為經營保駕護航。具體到
    實際運作中,由法律專才深度介入經營管理,規范各項制度,特別是創建卓有
    成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全程追蹤重大決策等經濟活動。
    企業運用法律人才時應當發揮其四種作用:法律參謀、法律保障、法律培
    訓、法律監督。法律參謀是一種輔助性工作,是將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思維放在
    法律層面上進行考慮,提供富有價值的法律意見,對其中違反法律的地方予以
    糾正,對其中不規范的內容加以規范。法律保障范圍很廣,一切企業經營活動
    都應當得到法律保障,由法律保障企業經營的順利開展,企業經營戰略的順利
    實施。法律培訓是將企業行為規范提到更高的層次!半m然說是公司的違法行
    為,但實際上作出違法行為的是公司的某一個員工!币构灸軌蚴胤,需
    要每位員工都提高守法經營意識,理解法律法規和公司的內部規定,促使員工
    在具體事件中考慮公司的利益,從而有效防范違法行為。法律監督是將企業
    行為時時置于法律之下進行思考、調整。
    從企業創設開始,如何為投資者設計公司的內部組織框架,通過起草協
    議、章程等,協調平衡不同投資者在公司中的利益關系;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
    需要逐步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使公司的治理結構日趨合理;在企業的經濟活動
    中,企業需要與他人簽訂各種協議;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進行重組、改
    制、集團化、上市融資;企業發展過程中還將涉及商標、專利、商業秘密保護,重
    大經營模式選擇等;企業終止時的清算、注銷等。這些工作沒有一件不涉及復
    雜的法律問題,法律貫穿企業發展始終,涉及企業經營活動方方面面。
    “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今天已被大眾廣泛接受。大部分的人都是在
    一種政治的層面來理解和看待“法制經濟”這個概念的,認為法制經濟就是照
    章經營、依法經營。這種理解是正確的,但同時也是空洞或說不全面的。法制
    經濟要求我們的企業經營者將法律放到與經營同樣的高度來思考,將法律和
    經營整合起來考慮企業發展和企業的生命力所在。一場訴訟可能會斷送一個
    企業的前途,也可能讓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在法商結合的時代,商業依靠法律的規范及應用,法律也不斷影響著商
    業,企業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符合法律規定。法律風險的選擇并不
    像企業選擇承擔商業風險那樣是勇氣和魄力的問題,法律風險帶來的否定性
    評價是企業不能承受之重。即使犯罪能夠帶來豐厚的回報,理性的人都不會
    選擇這種模式尋求經濟利益。這就是法律風險的嚴重性之所在。
    首先,一個企業的發展必須遵循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通行的市場競爭規
    則,在這一層面上,企業自身是不需要也不能夠創新的,只能是對這些規則進
    行充分靈活地理解與適用,使自己的經營行為在法律規定的軌道內有序進行;
    其次,在法律、法規所確定的范圍內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發展道路。在
    這個層面上,是需要創新的,而且也只有創新發展,才有活力。
    21世紀的企業經營者絕不可能無法律認識而能成功地活躍于復雜且變化
    萬千的商業環境之中,法律的強制規范本質,在立法、司法、行政,甚至國際的
    領域中,繼續對世界的經濟活動扮演積極角色,期許成為企業經營的優勢競爭者,
    除了能充分應變,開創時勢,追求企業利潤之外,更應善盡企業的社會責
    任,確保企業的永續發展;所有企業經營者都應該思考如何在經營中利用法律
    為戰略資產(Stratec Asset),結合企業策略與法律分析,形成一個政策分析,
    興利防弊,達成企業經營之目標。1999年西門子公司在德國搶先注冊了
    “HiSense”商標。此后由于商標問題成為海信進入歐洲市場的障礙,海信集團
    于2002年年底主動致函西門子公司洽談注冊商標的轉讓事宜,2004年2月19
    日,西門子正式確認,要求海信支付的注冊商標轉讓價格為4000萬歐元。其
    目的顯然是想將海信排擠出歐洲市場。雖然這起糾紛最終在雙方政府介人下
    妥善解決,但西門子的阻止使得海信進入歐洲市場的步伐晚了好幾年。西門
    子的行為是否妥當暫且不論,其利用法律作為戰略資產成功地為企業獲得了
    更多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這一點是我們的企業經營者和法律人需要認真
    思考的問題。
    第四節 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現狀.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目前全國律師隊伍已超過10萬人,178戶中央企
    業也有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人員8700名,但仍有中央企業連一名專職的法律顧
    問都沒有,其他企業日常法律事務開展就更不容樂觀。
    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據統計,美國企業支出的平均法
    律風險費用占企業總收入的l%,中國企業至少應該投入O.5%,但實際投入
    只有0.02%,美國企業投入是中國的50倍。中國企業平均法律事務費用只花
    費了應支出費用的5%,而大量的企業甚至連這5%的支出都沒有達到,法律
    事務費用支出為零的企業也不在少數,但部分中國企業已跨入跨國公司之列,
    法律風險與國外跨國公司類似。這意味著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法律風險防御能
    力很弱,因法律風險而遭受損失的風險更高。隨著中國公司的不斷國際化,面
    臨的法律風險還將增加,專家預言:在隨后的幾年內還會有更多中國公司因法
    律風險遭受嚴重損失。
    中國企業的法律風險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現實狀況,回顧中國企業發
    展歷程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的整體情況。
    l·改革前的中國企業基本上是大一統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即國有國營企
    業,盡管存在少量集體企業,但其管理體制與國營企業并無實質區別,其他所
    有制企業則根本不存在。國營企業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而是黨和政
    府控制下的行政機構。這類所謂“企業”僅僅是一個“生產單位”,既無獨立
    性,更無創造性。它們接受政府的生產指標,產品由政府統購統銷,利潤由政
    府統分統配,對政府具有高度的依賴性。這一時期的企業根本不需要與市場
    接觸,企業生產、銷售整個環節不需要合同調整,法律沒有任何用處。
    2·由于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呆滯、僵化,企業效率極度低下。正是從這一基
    本事實出發,政府提出了向國有企業“放權讓利”的改革思路!胺艡嘧尷笔
    通過擴大企業自主權和物質刺激,以圖調動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其
    基本內容是:企業可以在完成計劃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要制定補充計劃,自
    主安排生產;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自銷部分產品;國家與企
    業以經濟責任制的形式確定二者的責任與利益關系,允許企業有一定的自主
    分配的財力和經濟利益,以使企業經營好壞與職工物質利益掛起鉤來。1984
    年5月,國務院明確了國有企業可以享有十方面的自主權,即生產經營策劃
    權、產品銷售權、產品定價權、物資選購權、資金使用權、資產處置權、機構設置
    權、人事勞動權、工資資金使用權和聯合使用權。由于主要還是依賴計劃,法
    律規則運用范圍非常有限,即使存在糾紛,由于物質的缺乏,企業基本屬于強
    勢群體在糾紛解決上具有優勢,企業缺乏法律風險意識。
    3·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鼓勵全
    民、集體、個體、外商等不同所有制經濟進行合作、合資、聯合,小型國有企業可
    以“租”、“包”給集體企業或個人。1987年提出股份制作為一種財產組織形
    式,司以試行。1986-年通過《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企業資不抵債時可以
    申請破產。1988年4月,全國人大七屆第一次會議通過《企業法》,這是新中
    國成立以來國有企業的第一部基本大法,該法律將改革以來國家搞活企業的
    有關法規、政策概括為十三項權利。另外,這一時期還相繼出臺《城鄉個體工
    商戶管理暫行條例》、三資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等保護非國有經濟的
    政策法規,這為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非國有經濟在這一階段
    實現了突破性發展,相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非國有企業基本上是獨立的市場主
    體,擁有較為獨立的市場權利,追求較為獨立的經濟利益,其行為已具有典型的
    市場特征。然而由于相關法律規定的原則性,操作性較差,整個社會沒有對
    法律調整形成習慣。仍然延續著人情解決問題的思路。
    4.1992年7月,國務院發布實施《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
    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企業法》規定的企業十三項權利進一步
    具體為十四項權利,即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勞務定價權、產品銷售權、物資采
    購權、進出口權、投資決策權、留用獎金支配權、資產處置權、聯營兼并權、勞動
    用工權、人事管理權、工資獎金分配權、內部機構設置權、拒絕攤派權,其宗旨
    是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要求的、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
    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由此,中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得到正式確認,中國
    企業進入規范發展階段。1993年12月,全國人大通過《公司法》,提出不同產
    權主體投資設立公司,其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伴隨著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
    革,公司股票上市的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法規不斷完善。相繼出臺《股份有限
    公司規范意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和《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法規,這些法規成為上市公司規范運行的重要保障。
    法律規范日臻完善,然而中國企業在商業經營高速發展過程中,更多的精力集
    中在市場競爭上,法律意識并沒有隨著法律的完善而建立起來。
    從1978年至今的、以改革開放為主旋律的20多年,大量的企業應運而
    生。從法律的角度看,中國20多年的發展實踐乃是一場活生生的、深層次的
    法律與社會共同發展的運動。20年來,社會的發展呼喚、驅動法律的發展,法
    律的發展回應、促進社會的發展。然而正是由于企業發展歷程和我國法律發
    展歷程是同步的,我們很多企業在發展中缺乏相應的法律作為指引,這有法律
    本身的缺陷因素,也有法律意識培養滯后的因素。因此,多數中國企業的經營
    行為用今天的法律看都多少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人將這種特殊歷史時期的不
    規范經營或者違法經營行為,稱為“原罪”。中國的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得益
    于某個特定的歷史環境所帶來的不可復制的歷史機遇,長期以來對民營企業
    的批評多、扶持少,為了生存與發展它們不得不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而制度
    的缺失使一些違法的手段成為最便捷的工具。
    交換是市場的核心活動,交換是雙方出于自利的目的而進行的活動,它不
    需要任何一方犧牲自己的利益,市場制度的建設就必須從維護正常的交換出
    發。交換必須有它的規則,在交換深入到包括商品與勞務的經濟領域的一切活
    動中時,就要建立越來越多的商業和信用規則。市場經濟必須有它的規責
    制度,規則的完善與制度的成熟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而中國的企業整個
    發展過程所面臨的卻是一個不成熟、不規范的市場環境,是在缺少甚至沒有規
    則的情況下游戲,要想獲得成功其所付出的就要多得多。而且這些行為在企
    業發展過程中得到的判斷具有隨意性,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埋下隱患,這就是法
    律風險。
    “在面對一無所有的時候,人人都是冒險家!逼髽I在剛剛起步時,為了獲
    得較多的商業機會,往往會尋求一些法律的邊緣機會。然而隨著企業做大做
    強之后,如何規范企業行為,彌補企業已經存在的法律風險決定了企業是否能
    夠長期發展!案鶕E象能夠預見到風險的人,能夠避開風險!蔽覀兊钠髽I經
    營者對于法律風險跡象的漠視,的確讓法律人為之擔憂,最危險的事情不是面
    臨法律風險,而是面臨法律風險而不自知。
    目前,我國企業法制建設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發展仍然很不平衡,特別
    是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還存在著許多法律漏洞和法律風險。因為涉及法律的事
    務增多,違法、違約和被違法、違約侵害的機會就隨之增多,企業面臨的法律風
    險也就越來越大。








    聲明:該書摘由本站掃描錄入,僅供介紹圖書使用,錯誤在所難免,引用時請與原書核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rt></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rt id="2y83l"></rt> <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 <delect id="2y83l"></delect><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