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0053
- 書名:刑法基礎理論探索(當代刑法理論探索)(第1卷)
- 作者:趙秉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
- 入庫時間:2003-1-15
- 定價:68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現代化的國家是法治國家,F代文明進步的社會是法治社會。中國依法治國、建
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基本治國方略的確立及其貫徹,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至關重
要。勿庸置疑,現代刑事法治在現代化法治國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學
科也相應地為國家所重視,成為公認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繁榮最為顯著的主要法
學學科領域之一,并被首批納入建設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之規劃。在新世紀建設社會主
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刑事法學需要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以更為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
用。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是以刑事法律學科為研究領域的國家重點學
術研究機構,系1999年12月首批建立的15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大社會科學重點
研究基地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刑事法學學科的部分專家學者為專職研究人員,同時聘請國內外一些知名刑事法專家
學者作為兼職研究人員。中心主任為著名中青年刑法學者趙秉志教授,中心執行主任
為知名中青年刑法學者盧建平教授,中心副主任為知名中青年刑事法學者何家弘、甄
貞、鄭定、黃京平教授,中心顧問為著名刑法學家高銘暄教授暨中央政法機關幾位專家
型領導同志。在學術研究范圍和布局上,中心以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刑法學科為龍
頭,涵蓋古今中外刑事法學之主要學科和研究領域。中心下設四個研究機構和研究方
向:第一研究室以中國刑法為研究方向;第二研究室以刑事訴訟法暨刑事偵查、刑事物
證技術為研究方向;第三研究室以中外刑事法律史為研究方向;國際刑法研究所以外國
刑法與國際刑法為主要研究方向。刑事法學相關學科的有機結合和研究隊伍的合理組
合,乃是中。;鮮明的優勢互補之特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心應當是具有明顯科研優
勢和特色的國家級刑事法律重點研究基地,并經過努力使整體科研水平和參與重大決
策的能力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刑事法學學術界亦享有較高聲譽。為達此目標和
地位,中心要以學術研究為核心,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實行全面開放,注重高層次人才培
養,加強學術交流,引導和促進刑事法律學科的發展與完善,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名副
其實的刑事法律科學領域的重點研究基地。
“刑事法律科學文庫”是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主要系列著作項
目,計劃出版國內外刑事法律與刑事法學方面(包括刑法、犯罪學、刑事執行法學、刑事
訴訟法、刑事偵查、刑事物證技術、刑事法律史等領域)的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著作
與譯作,著譯者以本中心專職、兼職研究人員為主,并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開放,旨在繁
榮、深化和開拓刑事法學領域的學術研究,積累刑事法學方面的學術成果,為提高我國
刑事法學的研究水平作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前言
本書是趙秉志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項目“刑法理論的新發展”
的最終研究成果。
新中國刑法理論研究走過曲折而又輝煌的50年,邁進挑戰與希望并存的新世紀。
回首20世紀的中國刑法學,雖然不無缺陷與遺憾,但是成績是主要的,成就巨大且有目
共睹。50年來理論研究的深化和理論層次的提高令人欣喜,對于法治國進程的現實推進
作用巨大,所發揮的社會效應積極而卓有成效?梢哉f,中國刑法理論研究正在進入健
康、快速、有序的良性循環,并將在新世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為可喜的成就。
50年間中國刑法理論界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數以萬計,出版的理論著作成百上
千。對于 20世紀中國刑法學取得的巨大成就與輝煌業績,刑法理論界所作的階段性總
結為數不少,并且在切入點、總結方法與評價標準上各不相同。從梳理發展脈絡角度
看,有《新中國刑法科學簡史》(高銘暄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新
中國刑法學研究歷程)(高銘暄、趙秉志編著,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從學
術觀點評析綜述上看,有《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1949-1985)》(高銘暄主編,河南人
民出版社1986年版)、(刑法爭議問題研究)(兩卷本,趙秉志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以及作為部分領域或專題學術綜述的《刑法修改研究綜述》(趙秉志主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中國刑法之爭——刑法分則各罪若干爭論問題
綜述)(賴字、陸德山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和《犯罪構成與刑事責任》(宣炳
昭等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等;從學術研究層次上看,起到全面性展現與
總結同時期成果之作用的有《刑法學原理》(三卷本,高銘暄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犯罪通論》(馬克昌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1999年修訂版)與
《刑罰通論》(馬克昌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修訂版)等;從論文整理
上看,有全面性梳理的《新中國刑法學五十年》(三卷本)(高銘暄、趙秉志主編,中國方正
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反映歷屆全國刑法學年會論文精華的《刑法研究精品集錦》(高
銘暄主編、趙秉志、胡云騰執行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等。
推出理論總結成果的目的,通常而言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成果梳理;二是經驗總結。
前者的意圖,在于使既有研究成果更為清晰地予以展現,更為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社會
效應,并同時避免學界同仁資料查找之勞苦和重復研究之遺憾;后者的意圖,則在于找出
缺憾,認清不足,從而及時拓寬研究視野,加強研究深度,轉換研究觀念,調整研究方向,
改進研究方法,更為有效而全面地推進刑法理論研究。上述各種階段性總結方式所起到
的積極社會效應和重要現實意義,為刑法理論界所認可。但是,真正兼而起到成果總結、
理論推進雙重作用并成為代表中國刑法理論研究整體水平之經典性作品的,似可說只有
著名刑法學家高銘暄教授主編的《刑法學原理》和馬克昌教授主編的《犯罪通論》、(刑罰
通論》兩套論著,以致于它們被刑法學術新人們戲稱為“紅寶書”和“白寶書”(因為前者的
封面主色為紅色.后者的封面主色為白色)。而這兩套論著出版迄今已經近10年。
晚近10年,是中國刑法學研究層次整體提高、研究領域全面拓展的10年,也是刑
法基礎性理論愈加充實、專題性研究日益深化的10年,更是新人輩出、青年研究才俊大
量涌現的10年?梢哉f,晚近10年是中國刑法理論界可以為之驕傲的10年。但是,
晚近10年的缺憾之一,乃是全面性推進刑法理論研究的精品比較罕見,這一缺憾的負
作用是明顯的:對于刑法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而言,大量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缺乏全面
性的理論研讀著作;刑法理論研究的開拓與深入受到影響;刑法實務水平的提高也受到
限制。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穩定發展的新時期?梢钥隙ǖ那熬皩牵菏袌鼋洕咚侔l
展,社會變革日益深入,整個社會呈現出良性循環的走向。而社會秩序的穩定、體制改
革的深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要求國家法制的健全和法治的跟進。就刑事法治而言,一
方面,刑法理論研究應當在深度、廣度上有所拓展,追求公正、公平的法治基本精神,為
法治社會的確立奠定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刑法學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應當跟進時代的
步伐。
全面系統總結新中國50年的刑法理論成就,大力拓展新世紀中國刑法學的研究視
野,承上啟下,再創中國刑法理論研究的新高,為依法治國培養更多法學高層次人才貢獻
應有力量,是刑法理論界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因而組織撰著代表中國刑法理論學術
水平的大型理論專著,推動新世紀中國的刑法理論研究,是作為國家重點研究基地的中
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責任和我們諸多刑法學界同仁的共同期望所在。
基于此,以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專兼職研究人員為主,我并誠邀國內
刑法理論界部分知名中青年學者,以《當代刑法理論探索》為題,對于刑法學基礎理論領
域諸主要課題,以及目前研究較為薄弱而對國家改革開放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區際刑法
領域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系統研究,從而形成了這部近300萬字的專
題著作。
《當代刑法理論探索》在編寫程序上,由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
科學中心主任趙秉志教授擔任主編并擬定研究綱要,由各位作者分工撰寫,最后由主編
統改定稿。于志剛博士、劉志偉博士、王秀梅博士和博士生時延安協助主編作了一些編
務工作。
本書共分四卷出版,在體系結構上分為四編計59章。為使讀者對全書的體系結構
和內容涵蓋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宏觀了解與把握,特將本書各章介紹如下:
第一卷刑法基礎理論探索
第一章刑事立法問題
第二章刑法價值問題
第三章中國刑法現代化的模式設計
第四章中國刑法現代化的關鍵問題
第五章刑法的經濟分析
第六章刑法文化問題
第七章刑事政策問題”
第八章罪刑法定原則
第九章刑法適用解釋機制與刑事法治改革
第十章刑事判例問題
第十一章刑事管轄權問題
第十二章刑事歸責的基礎和要素
第十三章刑事司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