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0647
- 書名: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與投資者權益保護(證券民事賠償叢書)
- 作者:宣偉華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3年4月
- 入庫時間:2003-3-11
- 定價:27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上篇證券市場投資者權利及其司法救濟
第一章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制度
內容提要:本章主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
解釋論述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中實體法和程序法上的
問題,例如虛假陳述的認定、因果關系的證明、投資者損
失構成及其計算等實體法上的法律問題,訴訟形式及其
運用、當事人主體資格等程序法上的法律問題;并通過評
析虛假陳述典型案例,解說法律問題。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的法律問題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
釋之評論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
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
投資者損失計算方法及其比較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投資者損失計算規
定之評析
投資者損失計算范例
——大慶聯誼民事索賠案原告損失計算方法的說
明
附:損失計算示例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損失計算采用“系統風險扣除
論”之不合理性
“共同訴訟”在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中的實踐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程序法上的問題探討
證券市場民事賠償制度及其訴訟形式探析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初探——“銀廣夏”案評析
附:已受理的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一覽表
第二章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
內容提要:本章密切結合證券市場的具體案例,揭示
證券交易市場投資者權益保護,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
保護的焦點問題,并對此進行法律上的評析。本章的內
容,是作者作為《上海證券報》投資者維權志愿團法律專
家而對投資者的投訴所給予的解答,或受邀請而撰寫及
發表的特約稿。
投資者民事索賠起訴六步驟
——投資者及其代理律師提起共同訴訟操作指引
營業部墊付中簽股款無法律依據
運用法律手段保護投資者權益
做股東,無法拋股票;做監事,無處去監事
總裁離職逾三年 私章“在崗”簽合同
職工持股會有待探索
——退休職工的退股問題引人深思
流通后百萬增值權利當屬誰
上市公司托人理財合法嗎
空殼公司購法人股遭遇尷尬
投資者的新融資手段
——談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
全國首例“股評案”解析
——新聞侵權案件的管轄與訴訟時效
“股東人數”信息披露與股東的“知情權”
查驗“三證”應盡審慎義務
謹防行情卡市場陷阱
三九醫藥事件與股東代表訴訟制度
你說我強行指定 我說你透支有詐
中小投資者維權將有代言人
關于設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障中心的幾點思考
下篇上市公司股東權利及其司法救濟
第三章股東權與股東直接訴訟制度
內容提要:本章結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剖析上市
公司股東權及其運用,以及公司治理的內涵;借鑒國外相
關立法與法理,探尋和完善我國對中小股東權的保護。
本章尤其對上市公司股東權利遭到直接侵犯時的司法救
濟途徑——股東直接訴訟制度作了專門探討。
股東權的集中體現,《公司法》的有益補充
——解析《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范意見》中股東權
的特點
評析“方正科技”股東控制權之爭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若干問題評析
小股東的法律保護
股東直接訴訟的法律問題
第四章 董事責任與股東代表訴訟制度
內容提要:本章從理論和實務上分析董事的忠實與
善管義務,一方面論述董事因自己的過錯導致公司及其
股東權益受到侵害時,股東可以通過股東代表訴訟得以
救濟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又從董事所承擔的巨大風險
為著眼點,探討尋求董事責任救濟的方法和法律途徑,從
而保護董事對公司經營管理上的積極性。
修改完善《公司法》的若干建議
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探析
董事的責任及其救濟
股東訴訟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附錄
附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12月25日修正)
附2.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1998年12月29日)
附3.證券市場侵權民事賠償相關法律條文
附4.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范意見(2000年5月 18日修訂)
附5.關于發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的通知(2002年1月7日)
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
附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1月15日)
附7.因虛假陳述而被中國證監會處罰的上市公司
附8.中國證監會對18家上市公司(包括中介機構)的處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