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1938
- 書名:訴訟原理
- 作者:樊崇義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3年4月
- 入庫時間:2003-8-2
- 定價:39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訴訟原理研究
上篇:訴訟文化、訴訟價值與人權
第一章 訴訟文化
一、訴訟文化的一般理論
(一)文化、法律文化、訴訟文化
(二)訴訟文化的特征
(三)訴訟文化的結構
(四)訴訟文化由傳統到現代的演進
(五)解讀訴訟文化的意義
二、中西傳統訴訟文化之比較
(一)追求“無訟”與實現“正義”——訴訟文化的特征差異之一
(二)“程序化”與“非程序化”——訴訟文化的特征差異之二
(三)倫事性與宗教性——訴訟文化的特征差異之三
(四)封閉性與開放性——訴訟文化的特征差異之四
三、 我國訴訟文化演進之研討
(一)訴訟文化落后導致制度設汁的虛置——演進之必要性分
析
(二)訴訟文化演進的歷史動力——演進之可行性分析
(三)訴訟文化演進的難點
四、我國訴訟文化的建構
(一)對訴訟功能的認識
(二)對訴訟價值的認識
(三)對訴訟國際標準的認識
(四)對“認識論”的認識
(五)其他訴訟觀念的轉變
第二章 訴訟儀式與訴訟本質
一.訴訟本質問題的探討路徑
二、文化儀式的社會功能
(一)放縱與克制之間的文化儀式
(二)儀式化生活何以有必要
(三)文化儀式與社會控制
三.儀式化的訴訟
(一)儀式與訴訟的共通性
(二)雅典的民主制與訴訟
(三)古羅馬審判的程式化
(四)神判
四.權力的“合法化”與酷刑一
五.儀式、訴訟與政治權威
(一)訴訟儀式的神圣性
(二)訴論儀式與君主獨斷的權威
(三)西方資產階級的法泊與訴訟
六.回歸訴訟的本質:我國訴訟現代化的障礙與出路
(一)專制傳統和人冶意識:中國法泊現代化的障礙
(二)莊嚴法律程序,確立法律權威:中國法治的出路
第三章 章訴訟價值
一、關于訴訟價值范疇的若干理淪預設
(一)訴訟及其基本結構
(二)訴訟價值主體、價值關系及其結構
(三)訴比價值的客觀性與主體性
(四)訴泄價值的類型
二、程序公正
(一)程序公正的歷史觀念
(二)程序公正的基本標準
三、實體公正
(一)實體公正與結果主義價值論
(二)實體公正的判斷標準
四、訴訟效益
(一)訴訟效益的內涵
(二)訴訟效益的實現模式
五、程序公正與訴訟效益、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
(一)程序公正與訴訟效益的關系
(二)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
六、訴訟價值在中國的實現
(一)確立程序公正對實體公正的憂越地位
(二)確立程序公正對訴訟效益的優越地位
(三)確立訴訟權對審判權的優越地位
(四)中國的司法改革與程序意識的覺醒
第四章 程序正義
一、導論
二、程序正義觀的歷史
(一)程序正義觀的起源
(二)程序正義觀的演進
三、程序正義問題的產生
(一)權利面臨被剝奪的危險
(二)權利具有重要性
四、程序正義的一般要求
(一)裁判者的公正性
(二)關于獲得審判的機會
(三)判決理由
(四)形式正義
第五章 訴訟人權
一、訴訟人權的概念和性質
(一)訴訟人權的概念
(二)訴訟人權的性質
二、訴訟人權保障的意義
(一)以訴訟的方式保障人權是人類文明的標志
(二)廣義訴訟人權保障的意義 (三)狹義訴訟人權保障的意義
(四)訴訟人權保障與國家專門機關及訴訟各方的關系
三、訴訟人權保障的內容
(一)提起和參與訴訟的權利
(二)刑事訴訟人權保障
(三)民事訴訟人權保障
(四)行政訴訟人權保障
四、完善我國訴松人權保障若干問題研究
(一)訴訟人權保障與法制的關系
(二)訴訟人權保障與訴訟文化
(三)訴訟人權保障與錯案賠償制度
(四)訴訟人權保障的若干問題
中篇:訴訟認識與訴訟行為
第六章 訴訟認識
一、訴訟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一)訴訟認識主體
(二)訴訟認識客體
二、訴訟認識的本質屬性
(一)訴訟認識本質上是一種歷史認識
(二)訴訟認識是一種特殊的歷史認識
三、訴訟認知模式:證據的自由評價
(一)證據評價的兩種模式
(二)自由評價模式的構成要素
(三)自由評價模式的推埋方式
四、訴訟認識結果:裁判事實的客觀性
(一)什么是“客觀真實”
(二)能]達到“客觀真實”?
(三)“客觀真實”與裁判事實
(四)“客觀真實”與證明標準
第七章 訴訟行為
一、訴訟行為理論的產生及沿革
二、訴訟行為的概念及分類
(一)訴訟行為的概念
(二)訴訟行為的分類
三、訴訟行為的評價及要件
(一)訴訟行為的評價
(二)訴訟行為的要件
四、訴訟行為的無效
(一)無效的標準
(二)無效的分類
(三)無效的治愈
(四)無效的后果
五、可被宣告無效行為的范圍
(一)偵查行為
(二)起訴行為
(三)法官行為
(四)執行行為
(五)司法協助
(六)當事人行為
(七)共同性行為
六、訴訟行為無效制度在我國的建構
(一)我國立法的相關規定
(二)建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必要性
(三)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具體設計
下篇:司法運行機制與法律移植
第八章 司法獨立
一、司法權獨立和司法權的獨占性
(一)司法權的含義
(二)司法權獨立的國際標準
(三)司法權的獨占性 二、法院獨立
三、法官獨主及其制度保障
(一)法官蝕立的含義和標準
(二)司法獨立的保障制度
四、司法獨主的起源及發展
五、司法獨立的意義
(一)司法獨立與法治有著密切的關系,司法獨立是現代法治
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司法獨立與自由緊密聯系,司法獨立是個人自由的基本
保障手段
(三)司法獨立是一個國家司法文明程度的表現
(四)司法獨立有利于法官保持較高素質,并促使用權在法官選任
方面保持較高標準
六、我國的審判體制:歷史和改革
七、檢察體制
(一)檢察一體化原則
(二)檢察體制與審判體制存在差異的原因
八、政黨政治與司法獨立
九、代議制度與司法獨立
十、司法公正為目標\以司法獨立為內容的中國司法體制改革
(一)落實全議庭獨立行使職權的法律規定
(二)解決好法院行政化問題
(三)法官精英化,為司法獨立和公正創造條件
第九章 司法透明
一、知情作為一項權利
二、向當事人公開:訴訟當事人的知情權
(一)民事訴訟當事人知情權
(二)刑事訴訟當事人知情權
(三)當事人知情權的限制
三、向公眾公開:一般民眾的知情權
(一)作為法律正當程序的審判公開
(二)司法過程開放的范圍和形式
(三)審判結果的公開性
四、大眾傳媒與司法公正
(一)新聞報道與司法公正
(二)關于電視轉播法庭審判
(三)對新聞報道的限制
(四)新聞輿論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關系
五、透明度與司法的公信力
第十章 訴訟體系
一、作為現代訴訟制度構筑基礎的訴訟體系理論
(一)訴訟體系的含義
(二)訴訟體系理論
二、訴訟體系構建的社會實證基礎
(一)訴訟體系構建的一般社會條件
(二)我國訴訟體系的形成和特點
(三)我國現行訴訟體系的缺點
三、社會糾紛的類型化與訴訟體系構建
(一)社會糾紛的類型化
(二)憲法爭端與憲法訴訟
(三)特殊類型社會糾紛的解決
(四)未類型化社會糾紛的解決
四、訴訟關系的協調與訴訟體系構建
(一)訴訟關系的協調
(二)訴訟關系沖突
第十一章 訴訟法律移植
一、訴訟法律發展各階段中的法律移植現象
(一)傳統訴訟法律發展過程中的法律移植
(二)傳統訴訟法律向現代化訴訟法律發展過程中的法律移植
(三)現代訴訟法律發展中的法律移植
二、法律發民原因與方式的一般規律
(一)法律發展的原因
(二)法律發展的方式
(三)成功的法律移植的條件
三、現代化與文化傳統的關系
四、中國的法律移植與本土資源
(一)法律思想作為一種資源
(二)法律制度作為一種資源
(三)可以援以為法律現代化之助酌其他資源
五、我國現代泛過程中葉外國訴訟法律制度的移植
(一)中華法系在與西方文化碰撞中出現酌裂隙
(二)中國法制現代化的起步
(三)中國法制現代化的發展:取法歐美的階段
(四)中國法制現代化的轉折和發展:取法前蘇聯的階段
(五)中國陡剮現代化的重人挫折:無所敗法的階段
(六)中國法制現代化的重新起步和發展:取法美歐的階段
六、普遍主義與國際司法準則
(一)普遍主義
(三)司法國際準則與中國
(四)全球化作為一種趨勢
七、當前我國訴訟法律移植中存在的問題
(一)形式主義的謬誤
(二)違反正當程序進行的自發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