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2776
- 書名:理性地對待犯罪(西南政法大學學子學術文庫30)
- 作者:張智輝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3年9月
- 入庫時間:2003-10-18
- 定價:26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
自序……………………………………………………………………l
第一章預防犯罪——刑法的目的性………………………………l
一、為什么要研究刑法的目的性…………………………………l
(一)目的性是理性的基本特征………………………………1
(二)關于刑法目的的不同認識………………………………3
二、刑法的直接目的…………………………………………10
(一)刑法的直接目的是預防犯罪……………………………11
(二)犯罪能否預防……………………………………………16
(三)刑法何以預防犯罪………………………………………19
三、刑法的最終目的……………………………………………22
(一)犯罪的本質………………………………………………22
(二)刑法的存在價值…………………………………………24
(三)刑法的價值追求…………………………………………26
四、刑法最終目的與直接目的的關系……………………………33
五、實現刑法目的的手段選擇……………………………………35
第二章犯罪的基本形態…………………………………………39
一、故意犯罪………………………………………………………39
(一)故意犯罪的基本特征……………………………………39
(二)故意犯罪的基本類型……………………………………48
(三)故意犯罪的認定………………………………………51
二、過失犯罪……………………………………………………57
(一)過失犯罪的概念與特征…………………………………57
(二)過失犯罪的行為性質……………………………………60
(三)過失犯罪的心理分析……………………………………63
(四)過失犯罪的認定…………………………………………71
第三章犯罪形成的一般原理……………………………………80
一、犯罪的形成過程……………………………………………80
(一)從社會生活到個體特質…………………………………81
(二)從個體特質到犯罪意識…………………………………86
(三)犯罪意識外化的條件與形式……………………………89
(四)犯罪實施過程中的自我調節……………………………91
(五)犯罪結局的反饋…………………………………………92
二、犯罪原因體系…………………………………………………94
三、不同類型犯罪的形成特點……………………………………96
(一)蓄謀性犯罪的特點………………………………………97
(二)突發性犯罪的特點……………………………………106
第四章犯罪與被害………………………………………………122
一、犯罪被害者學概述…………………………………………124
二、犯罪被害者學的基本范疇…………………………………127
(一)犯罪被害者……………………………………………127
(二)被害現象………………………………………………130
(三)被害構成……………………………………………134
(四)被害心理……………………………………………137
(五)被害責任………………………………………………130
(六)被害率…………………………………………………140
三、殺人犯罪中的被害者………………………………………141
(一)殺人犯罪中被害要因的一般分析……………………142
(二)從殺人犯罪形態看被害者特性………………………144
四、強奸犯罪中的被害者………………………………………147
(一)強奸犯罪的基本類型…………………………………147
f二)影響既遂的因素………………………………………148
(三)影響既遂的因素與被害者的關系 ……………………148
五、財產犯罪中的被害者………………………………………133
(一)被害者的條件…………………………………………133
(二)被害者的隱匿性………………………………………134
(三)環境與被害發生的關系……………………………153
第五章犯罪的刑事責任…………………………………………l58
一、刑事責任根據之爭…………………………………………l58
(一)關于刑事責任根據的不同論述………………………158
(二)關于刑事責任根據的爭論……………………………166
(三)解決刑事責任根據之爭的途徑………………………172
二、責任刑罰原則………………………………………………180
(一)責任刑罰的基本內涵…………………………………180
(二)責任刑罰原則的立法確認……………………………184
(三)責任刑罰原則的理論根據……………………………186
(四)責任刑罰原則的實踐價值……………………………189
三、身份對刑事責任的影響……………………………………193
(一)身份在刑法中的意義…………………………………193
(二)影響刑事責任有無的特殊主體……………………195
(三)主體身份對刑事責任大小的影響…………………199
(四)身份影響刑事責任的理論根據………………………203
(五)行為對象的身份對刑事責任的影響…………………210
(六)關于特殊主體身份的規定中值得研究的幾個問題…215
四、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223
(一)新刑法關于單位犯罪刑事責任的規定………………225
(二)單位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一般原理…………………227
(三)單位的刑事責任問題………………………………231
(四)單位犯罪中個人的刑事責任…………………………244
五、伴隨行為的刑事責任………………………………………252
(一)伴隨行為的界定……………………………………252
(二)刑法關于伴隨行為刑事責任的規定…………………256
(三)伴隨行為刑事責任中幾個問題的探討………………259
(四)伴隨行為法定刑的選擇………………………………263
第六章犯罪對策的國際化………………………………………265
一、關于國際刑法的獨立性…………………………………266
(一)國際刑法在本質上不同于國際法……………………267
(二)國際刑法不同于國內刑法……………………………270
(三)國際刑法自身的特殊性是它得以產生、存在和
發展的基礎……………………………………………27l
二、國際刑法中的普遍管轄原則………………………………273
(一)普遍管轄原則的基本內容……………………………273
(二)普遍管轄與國家主權…………………………………275
(三)普遍管轄原則與其他管轄原則的關系 ………………278
(四)普遍管轄原則的國際實踐……………………………282
三、引渡的基本原則……………………………………………284
(一)雙重犯罪原則…………………………………………285
(二)引渡目的特定原則……………………………………289
(三)政治犯不引渡之例外原則……………………………291
(四)本國公民不引渡原則…………………………………296
(五)或引渡或起訴原則……………………………………297
四、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299
(一)確立國際刑事管轄的歷史背景………………………300
(二)關于國際刑事法院管轄的范圍………………………303
(三)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的行使…………………………315
(四)對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的異議及其解決方式………318
(五)國際刑事法院行使管轄權的法律原則………………321
第七章犯罪的預防………………………………………………325
.一、預防犯罪的基本原理………………………………………325
(一)犯罪的因果性原理……………………………………326
(二)犯罪的預測性原理……………………………………328
(三)犯罪的可控性原理……………………………………330
二、預防犯罪的體系……………………………………………332
(一)犯罪原因預防…………………………………………332
(二)犯罪行為預防…………………………………………334
(三)預防犯罪的組織實施…………………………………335
三、預防犯罪的手段……………………………………………336
(一)預防犯罪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336
(二)排除手段………………………………………………339
(三)疏導手段………………………………………………340
(四)控制手段………………………………………………342
(五)威懾手段………………………………………………343
(六)矯正手段………………………………………………344
(七)各種犯罪預防手段的綜合運用………………………345
(八)預防犯罪手段與主體、客體的關系……………………346
四、預防犯罪的效益……………………………………………348
(一)效益是預防犯罪的價值追求…………………………348
(二)預防犯罪效益評估的指標體系………………………352
(三)預防與打擊的效益分析…………………………… 355
(四)影響預防犯罪效益的因素……………………………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