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證據是整個訴訟程序的中心,所有的訴訟活動都是圍繞著
證據而展開,可以說沒有證據就沒有訴訟。訴訟的過程,是取得訴
訟證據,審查和運用訴訟證據的過程。隨著訴訟公正、訴訟民主的
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司法人員就會更加重視正確運用證據。而正確
運用證據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認定證據是否符合案件事實定性、定
量的要求,即證明所達到的標準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訴訟法學理論缺乏對訴訟證明標準的深入研
究,立法也一直主張“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
準。近幾年,眾多的中青年學者對傳統的證明標準提出了質疑。而
堅信傳統證明標準的學者,則不承認傳統的證明標準有何不妥。彼
此論爭之激烈,可以用硝煙四起來形容。記得蘇力先生在《面對
中國的法學》一文中說道:“我支持制度的追求,但首先得解決具
體問題”;與此不約而同地是,賀衛方教授也曾倡導“具體法治”。
訴訟證明標準問題正是一個這樣的具體問題。經過近10年的發展,
國內相關著述可謂洋洋灑灑,學說林立,蔚為壯觀。已而,在研究
領域,訴訟證明標準問題與同期的熱點話題一一沉默權問題相比
較,兩者之間的差異昭然立判:對于該問題的學術討論幾乎一直都
停留在純理論的層面上;非但沒有引起國內司法實務界的熱切關注
和激情投入;而且,迄今為止對這一極富爭議性的話題也并沒有得
出一個相對令人感到滿意的答案;甚至有了草草收兵的嫌疑,惶論
實務操作方面的深入拓展。然而,與其說訴訟證明標準問題是司法
改革大潮中的一個平凡的制度設計問題,還不如說它是一個徹頭徹
尾的“主義”問題,是一個關礙到我國法學和法律實踐能否在基
本理念上轉向現代化的根本性的問題。由此,對于這一問題繼續進
行深入探討實屑必要。
我們之所以寫作本書,最基本的出發點在于:關注這一問題的
發展態勢;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外相關著述的梳理,旨在理出一個大
致的研究方向,為推動相關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作一些最基本的
資料整理工作。希望能對國內同仁有所裨益。
本書主要以證明標準的基本理論與我國的實踐為主要研究對
象。全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為證明標準的概念與特征。主要闡述
了證明標準的含義,分析了各種證明標準定義的不足與缺陷,從內
涵與外延的角度,論證了證明標準應該是什么。第二章為證明標準
的法哲學理論基礎。主要依據認識規律的內在發展順序,從哲學認
識論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證明標準的素材形式,事實探知的方法
論、理念和經驗規則等問題。第三章為證明標準的歷史沿革及評
析。主要分析了歷史上各種證明標準的形成與發展,從歷史唯物論
的角度剖析了其合理性與缺陷。第四章為證明標準之學理論爭與反
思。主要介紹了證明標準論爭的由來、現狀、焦點,對客觀真實與
法律真實兩種證明標準的差異與共性進行了比較分析。第五章為訴
訟證明標準研究的價值維度與方法論反詰。主要闡述了證明標準研
究的法哲學價值、法律價值及時代價值,對傳統證明標準研究的方
法論缺陷以及出路進行了系統的論述。第六章為訴訟證明與證明標
準。主要闡述了證明標準與證明主體、證明任務、證明對象、證明
責任的關系,并對認識上的誤區做了評析。第七章為我國刑事訴訟
證明標準理論與立法。主要闡述了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理論論爭
的起因與爭執點,分析了我國刑事訴訟各階段證明標準存在的問
題,提出了完善的具體意見。第八章為我國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理論
與立法。主要介紹了各國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理論,分析了我國民
事訴訟證明標準理論的缺陷,討論了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理論如何重
新建構。第九章為我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理論與立法。主要是通過
介紹各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理論與立法,討論了我國行政訴訟證
明標準的各種學說,探討我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如何重新確定等問
題。
有格言道:“尋求智慧的人一向明智,白認找到智慧的人卻是
愚不可及!被诖朔N認識,我們在此誠懇地期待本書的讀者以批
判的眼光來對待我們的工作,以建設的精神來合力推動相關工作的
深入開展!
本書是海南省教育廳重點資助社會科學課題的最終成果。在寫
作過程中,陳傳漢先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并對全書的文字進行了
潤色;海南省重點學科海南大學訴訟法學科給予了出版經費的資
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還要感謝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張曉
秦副總編和錢小紅主任,沒有他們對本書學術價值的認可,出版也
是不可能的。同時,在此,還要向所有關心和無私幫助過我們的朋
友致以謝忱。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