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1990
-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2008國家司法考試教材一本通7.飛躍版)
- 作者:張樹義編著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 入庫時間:2007-12-13
- 定價:36元

- 特價:25.2元,70折,省10.8元!
圖書內容簡介
一年一度的司法考試,吸引也是促使著眾多考生蜂擁而來。2003年和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報名人數均在19萬多人,報名參加2005年國家司法考試的人數達到24.4萬多人,28萬人參與的2006年國家司法考試更讓人跌破眼鏡,而近30萬人的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又創新高。司考路上不斷有人前赴后繼,其中有些我的學生,他們中間,成功者有成功者的艱難,失敗者有失敗者的辛酸。作為老師,如何能夠幫助他們在司考這條路上少走一些彎路,也是我這么多年從事司法考試教學和輔導過程中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不可否認,被稱為“天下第一考”的國家司法考試,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是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考驗。但說到底,司法考試仍然是個職業資格考試,無論是備戰司法考試的三要素:理論、法條和試題,還是司法考試內容涵括的教育部所“欽定”的十四門核心課程,甚至包括試題中選擇題的基本形式,都具有非常知識性、技術化的特點。所以,除了信心、毅力以及汗水,正確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取得司法考試成功的必要因素。
司法考試的一個基本經驗是,你永遠要根據各門學科在司法考試中所占分值比例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要根據每門學科不同知識點在該學科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要掌握所有的知識點和法條規定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司法考試是一門“選擇與放棄”的藝術,抓大放小,永遠是司法考試成功的要訣。以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這部分來說:
第一,《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和《國家賠償法》這三大法律在歷年考試中所占分值奇高,是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部分恒久不變的重點。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歷來是司法考試中的重點,在歷年司法考試中所占分值比例中具有絕對優勢。因為司法職業每天所面對的就是訴訟案件,只不過對這兩部分的內容,建議考生以行政訴訟為主,以行政復議為輔。因為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許多內容相同,因此,可以在了解行政訴訟的基礎上,順帶將行政復議的相關內容作比較,把握行政復議的特殊性即可。當然,國家賠償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公民來說,其提起行政訴訟的目的除了免受被訴行政行為的約束外,可能還會涉及到國家賠償。諸如國家賠償構成要件、賠償范圍以及賠償方式、計算標準等,也是經常涉及的內容。
第二,行政法部分內容繁雜,但只要掌握行政活動的規律和特殊性,就能把握行政法考查的重點和難點。行政活動有著不同于民事活動的運行邏輯,需要考生多增加對行政組織與行政活動的感性認識。從總體上說,行政法-9行政訴訟法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國家賠償。行政主體是行政法的重要概念,幾乎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的考查都會涉及到這一概念。理解行政主體、區分行政主體與非行政主體,是考好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必須做到的。此外,行政行為部分的內容很多,但就司法考試而言,所需掌握的東西并不是很多,大多集中于《立法法》、《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這三個單行法律之中。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行政行為部分的內容應當結合行政訴訟-9行政復議這兩項制度來把握。
第三,綜合題型比例開始逐年提高,經常一個題目可以考查多部法律,如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等內容頻頻在同一道題中出現。當然,這是跟行政管理過程和行政爭議的解決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有關,考生不應該、也不能將其割裂開來。所以,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形成一個整體,我們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也才能真正以不變應萬變。
第四,司法考試越來越重視對行政法基本理論的考查,甚至是行政法研究前沿問題的考查。我們可以見到,關于行政法理論的論述題越來越多地在第四卷中出現,而這些問題,很多都是當時的社會熱點問題或者類型性問題。2003年借交通管理新舉措考了依法行政原則,2006年借行政合同的履行和規范性文件的廢止考了信賴保護原則、正當程序原則以及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理念,2007年借土地使用許可的素材又考了信賴保護原則……。所以,支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的有關原理,將是今后論述題考試的一個重點。
總的說來,行政法本身是一門處在蓬勃發展階段的新興學科,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的本質,關注行政法學的前沿動態,關注國家大政方針中對行政法基本理論的運用,對摸清司法考試行政法的命題方向,有重要幫助。
圖書目錄
第一編行政法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第一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3
第二節行政法的法律淵源………………………………………………………………5
第三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6
行政合法性原則
比例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
第二章行政組織與國家公務員
第一節行政組織法概述………………………………………………………………10
行政主體的概念
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
第二節中央國家行政機關……………………………………………………………13
國務院行政機構
第三節地方國家行政機關……………………………………………………………15
派出機關與派出機構
第四節實施行政職能的非政府組織…………………………………………………17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與被委托組織之間的區別
第五節國家公務員……………………………………………………………………22
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區分
第三章抽象行政行為
第一節抽象行政行為概述……………………………………………………………28
行政規則的適用
第二節國務院行政法規………………………………………………………………30
抽象行政行為的效力與監督
第三節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34
第四章具體行政行為概述
第一節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38
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
第二節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41
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科類
具體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和廢止
第三節具體行政行為的一般合法要件………………………………………………45
第四節具體行政行為的類型…………………………………………………………45
行政征收與行政征用
行政裁決與行政調解
第五章行政許可
第一節行政許可概述…………………………………………………………………48
行政許可法定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第二節行政許可的設定………………………………………………………………51
行政許可的設定原則
行政許可的種類和范圍
行政許可的設定權限
第三節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55
第四節行政許可的實施程序…………………………………………………………58
第五節監督檢查……………………………………………………………………63
第六章行政強制執行
第一節行政強制執行的概念和原則…………………………………………………66
第二節行政強制執行的種類…………………………………………………………67
第三節行政強制執行的程序…………………………………………………………68
行政強制執行、即時強制與行政強制措施的比較
稅收征管中的行政強制執行
第七章行政處罰
第一節行政處罰的概念和原則……………………………………………………一71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別
行政處罰與執行罰的區別
處罰法定原則
一事不再罰
第二節行政處罰的種類與設定………………………………………………………75
行政處罰的種類
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第三節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管轄與適用…………………………………………78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行政處罰實施權
行政處罰的管轄
第四節行政處罰的程序………………………………………………………………83
行政處罰聽證
第五節治安管理處罰法………………………………………………………………89
第八章行政合同
第一節行政合同概述…………………………………………………………………95
第二節行政合同的基本性質…………………………………………………………97
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別
第九章政府采購
第一節政府采購概述…………………………………………………………………99
第二節政府采購當事人………………………………………………………………100
第三節政府采購方式和程序…………………………………………………………102
政府采購方式
第四節政府采購合同…………………………………………………………………104
第五節質疑、投訴、監督檢查和政府采購的糾紛解決機制………………………105
第十章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行政應急
第一節行政應急概述………………………………………………………………108
行政應急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行政應急措施………………………………………………………………109
第十二章行政復議法
第一節行政復議的概念和原則……………………………………………………113
第二節行政復議范圍………………………………………………………………114
行政復議的受案標準
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
第三節行政復議參加人和行政復議機關…………………………………………118
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的確定
行政復議機關的確定
第四節行政復議的申請與受理……………………………………………………127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銜接
第五節行政復議的審理、決定和執行……………………………………………134
第二編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章行政訴訟概述
行政案件與民事案件的區分
合法性審查原則
第十四章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第一節概述…………………………………………………………………………152
受案范圍的確定標準
第二節應予受理的案件……………………………………………………………153
第三節不予受理的案件……………………………………………………………157
第十五章行政訴訟的管轄
第一節級別管轄……………………………………………………………………161
第二節地域管轄……………………………………………………………………163
特殊地域管轄
第三節裁定管轄……………………………………………………………………166
第十六章行政訴訟參加人
第一節概述…………………………………………………………………………168
第二節行政訴訟的原告……………………………………………………………169
原告資格的確定
第三節行政訴訟的被告……………………………………………………………176
被告的確定
第四節行政訴訟的第三人…………………………………………………………182
第五節共同訴訟人…………………………………………………………………185
第十七章行政訴訟程序
第一節起訴與受理…………………………………………………………………188
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的程序銜接
第二節行政訴訟的第一審程序……………………………………………………197
第三節行政訴訟的第二審程序……………………………………………………199
二審中的特殊問題
第四節行政訴訟審判監督程序……………………………………………………202
第十八章行政訴訟的特殊制度與規則
第一節行政訴訟證據………………………………………………………………205
舉證責任
質證規則
第二節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223
規章的參照適用
行政訴訟法律沖突的適用規則
第三節行政案件審理中的特殊制度………………………………………………226
撤訴
被告在一審期間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處理
第四節涉外行政訴訟………………………………………………………………234
第十九章行政案件的裁判與執行
第一節行政訴訟的判決、裁定與決定……………………………………………236
“判決的類型及適用
第二節行政訴訟的執行與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247
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
第二十章國家賠償概述
第一節國家賠償責任………………………………………………………………254
第二節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257
第二十一章行政賠償
第一節行政賠償范圍……………………………………………………………260
行政賠償范圍
第二節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263
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行政賠償程序……………………………………………………………267
先行處理程序
第二十二章司法賠償
第一節司法賠償范圍…………………………………………………………274
司法賠償范圍
第二節司法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280
司法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司法賠償程序……………………………………………………………284
第二十三章國家賠償方式、標準和費用
第一節國家賠償方式……………………………………………………………289
第二節國家賠償的計算標準……………………………………………………290
本書共2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