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rt></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rt id="2y83l"></rt> <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 <delect id="2y83l"></delect><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
    編號:32054
    書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
    作者:蘇力著
    出版社:北大
    出版時間:2007年9月
    入庫時間:2007-12-16
    定價:26
    該書暫缺

    圖書內容簡介

    這本書匯集了我近兩年發表的部分論文、學術隨筆和讀書筆記。
    有兩篇曾收入早該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閱讀秩序》
    一書中。文章大致分成三編。書名則取自集中的一篇文章。
    第一編主要是關注一些社會和法律的熱點問題,諸如言論自由和
    隱私權、婚姻法修改、刑事訴訟法修改、送法下鄉、科技與法律以及司
    法審查和制度形成的問題。當然都只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試圖
    從一個角度切人進行學理的然而可能對社會實踐有影響的討論。寫
    作這些論文,我尋求的不是上帝的眼光,而是帶著普通人的常識,以法
    學家的冷酷眼光來考察?梢哉f,這些論文反映了對現實的關注。
    對現實的關注當然應當包括對自己所在的學科和學術活動的關
    注和反思。特別是在目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口號
    已成為流行話語,法律和法學行當非常熱門的今天,這種反思甚至格
    外必要。正如一些清醒的經濟學家所言,中國的經濟改革的成功并非
    經濟學研究的功勞一樣,我也一直很懷疑法學家是否有能力擔當起建
    設法治的任務。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法治是一個民族的事業,法
    學家的工作大致只是對這一事業的正當化和理解。因此,在社會實踐
    中特別是中國社會變遷中反思法學的特點,反思中國近代法學形成,
    乃至反思法學研究及其方法,不是多余的,而是法學家必須經常捫心
    自問的。這并不是說法學家可以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人生關懷,而
    是說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知識的界限。這是康德的問題,可能太哲學化
    了;但至少我們應知道如今不允許作虛假廣告,聲稱自己有包治百病
    的宮廷秘方呀!否則,就有乘機攫取私利或推銷假藥的嫌疑。這種
    “自我審查’’是否會對法學“研究”的“蓬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呢?我
    認為不會,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說一切事情,總是必須有所為有所不
    為,也只有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不能因為市場銷路好,就蘿卜多了
    不洗泥;假冒偽劣產品盛行,不僅害人,而且最終只會砸掉自己的飯
    碗。第二編的文字就是這樣一類對于法學自身的反思。
    最后一編的五篇是讀書筆記和讀后感。
    關注現實、反思自我和認真讀書,大致構成了我認為一個法學家
    的“應為”。而且順序也恐怕不可顛倒,至少在我看來如此。當然,這
    三者從來不可分。因此,這里的分編似乎又有點多余,恐怕只是為了
    把書編得更像書一樣罷了。人要脫俗是很難的,因為“俗”就是一種約
    束人的制度。
    說到“俗”,就應當多寫幾句。在這些文字中,我或多或少追求了
    一種通俗,盡量從常人的一般感覺出發,試圖將一些普遍流行的俗話、
    俗語或俗事中都納入一種理論分析。固然這有追求作品的讀者面最
    大化的考慮,但這更是一種學術的追求。因為,我認為理論不來自理
    論,而只能來自社會生活。市面上流行的俗話、俗語甚至俗事之所以
    流行是因為它們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人的一些特點、局限,反映了人所
    在的特定社會的一些特點,或者是反映了特定自然、社會條件制約下
    人的一些特點,因此有可能與現代學術研究成果相通,甚至表述更為
    凝練和富有地方特色。一個學者,如果能夠從這些地方切人,將它們
    納入理論分析,就有可能賦予這些世俗的東西以理論的意義。這不僅
    對普通人會有啟發:喔,原來那些高深的理論離生活并不遠,并不是只
    有在象牙塔才能瞥見的真理,理論就在我們生活中,就像窗外雪花那
    樣無聲飄落;我更認為這可能對學者有啟發:文章原來可以這樣寫,理
    論原來也可以這樣表述,我們周圍原來有這么多理論思考的素材。
    為了追求這種“俗”,我也力求擺脫法學理論文章習慣表露的那種
    絕對真理之化身的語調和敘述方式。請注意我的著重號。許多作者
    實際上并不把、也未必想把自己的言述當作絕對真理,但他們的語調
    和表述方式卻往往給人這種印象。由于沒有對立面,沒有對對立觀點
    的同情理解,過分強調對與錯、善與惡、正與反的截然對立,言詞仿佛
    很是有力,卻往往令人敬而遠之。毛澤東同志早就批評過這種“洋八
    股”、“黨八股”的文風“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反對黨八
    股》)。我試圖以自己的文字改變這種狀況。我精神分裂似地不斷同
    自我論戰,不斷對自己的立場和論點提出可能的質疑,對自己抱一種
    適度的懷疑;我力求在同假想的讀者訴說、對話、辯論中展開和開發自
    己。這并不意味著我“謙虛”或缺乏自信;事實上,我堅持我的觀點,且
    相當頑固。但哪怕是假想的對手,我也把他當成一個講道理的真正對
    手,希望讓思想的路徑以及它可能誤人的歧途統統展示在辯論中。這
    也是對自己思維的一種訓練一一您讀過茨維格的小說《象棋的故
    事》嗎?
    這種努力,并不是一種新的嘗試,而是一種對傳統的回歸,盡管并
    非為了回歸。無論是中國古代的《論語》、《孟子》,還是柏拉圖的《對
    話錄》都是對話體,都是從日常生活問題切人的。也許時代不同了,而
    且人微言輕,我們不可能甚或沒有大師們的能力用對話方式寫作。但
    是,至少我們可以把思想表達得更為從容一些,盡管從容也需要努力。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這種努力是一種“啟蒙”,確實,就有人善意批
    評我寫的東西類似“啟蒙”讀物。我敝帚自珍,并不認為這種努力是在
    啟蒙。除了堅持對現實問題作理論思考外,我只是在尋求思想的另一
    種表述方式而已。同時,我從來也不認為有誰能啟他人之蒙。啟蒙從
    來都是個體的自覺過程,是自我的超越,別人無法替代。讀書與其他
    社會生活事件一樣,不過可能成為激發人們經驗自覺的觸媒之一。一
    個人如果沒有人生的體驗和反思,即使讀再多的書,經再多的“滄!,
    也永遠不可能有“啟蒙”之悟。在啟蒙這個問題上,讀者永遠比作者更
    有權利。 。
    當然,正如任何事都有機會成本一樣,我的這種努力同樣要付出
    代價。因此,如此追求并不意味著我認為這種努力在絕對意義上最
    好,也不意味著我一定會堅持下去,或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堅持。一些
    善良的朋友會譴責我,甚至“罵”我:不作系統性理論努力,不寫專著,
    不對概念作精確的界定,乃至“媚俗”等等。但是,我常常感到今天中
    國的學術界特別是法學理論界缺乏常識,而任何強烈實踐性的理論,
    都不能忘記常識。常識是我們生存的、然后是學術的出發點。
    此外,正如博爾赫斯所言:“每個人總是寫他所能寫的、而不是他
    想寫的東西”。
    窗外,是今年的第一場雪。無風的天空中,雪飄灑得如此纏綿悱
    側、繾綣動人,昨日的瀟瀟落葉已被覆蓋……冬天了。當江南草長,燕
    子歸來之際,這本書就會來到這個世界。
    蘇 力
    1998年11月21日上午于北大蔚秀園

    圖書目錄

    深深嵌在這個世界中
    為什么“朝朝暮暮”? 3
    我和你深深嵌在這個世界之中 24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確 36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45
    把道德放在社會生活的合適位置 58
    這里沒有不動產 68
    家族的地理構成 82
    法律與科技問題的法理重構 9l
    透視中國農村的司法需求 ii0
    閱讀中國市場經濟中的秩序 120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131 .
    反思法學的特點 149
    法學知識的分類 158
    法學教育隨想 165
    知識的互惠與征服 170

    曾經的司法洞識 175
    悼念費孝通先生 i87
    社會轉型中的中國學術 192
    閱讀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203
    認真對待人治 210
    從政法的視角切入 222
    民主與法治的張力 226
    社群主義的挑戰? 237
    經濟學帝國主義? 246
    《新鄉土中國》序 254
    超越“不過如此” 260

    總265頁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rt></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rt id="2y83l"></rt> <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rt id="2y83l"><bdo id="2y83l"></bdo></rt></delect> <delect id="2y83l"></delect><rt id="2y83l"></rt><delect id="2y83l"></delect><delect id="2y83l"></delect><bdo id="2y83l"><rt id="2y83l"></rt></bdo><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bdo id="2y83l"></bdo><delect id="2y83l"><noframes id="2y83l"><delect id="2y83l"></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