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再現北京歷史文化,內容務求豐富,史實務盡翔實,圖片務冀精美,結構務期嚴謹。本書的敘述,以時間為經:自石器初暉、青銅文明、燕都薊城、北方重鎮、三燕建都、遼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師至民國北京,劃分段落,縱向鋪敘;復以事物為緯:自歷史事件、名人勝跡、城池宮殿、壇廟寺觀、園林陵寢、教育科技、文化藝術、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歲時節令,分設綱目,橫向鋪敘。這樣經緯交織,縱橫錯綜,以復原中國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面貌。
我們奉獻在尊敬讀者面前的《中國古都北京》,是一部偉大東方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的文圖并茂的歷史實錄。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北京的目光在關注世界,世界的目光也在關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楊瑞雪社長,約我撰寫《中國古都北京》。這在我平靜的心湖中,有如謝靈運《山居賦》所云:“拂青林而激波,揮白沙而生漣”,引發了漫漫思緒,激起了層層漣漪。我想,撰寫這本書很難,但又很有意義。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繁盛,人口眾多。她的神經中樞和政治心臟——古都北京,如何以文圖并茂的歷史實錄奉獻給讀者,并非易事。然而我覺得:我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和我,祖孫四代,久居北京;我是研究歷史學的;我熟悉北京、喜歡北京、研究北京,這些都激動了我寫古都北京之心。因此,作為北京的一個公民、一個學者,向中國,向世界,介紹中國古都北京,責任在肩,義不容辭。
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上一項最偉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個最壯麗的文化奇觀。只有中國才有北京,也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才能創造北京。在這座城市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達到了光輝燦爛、登峰造極的境地。北京這座東方歷史文化藝術的璀燦寶庫,不僅住在北京的一千多萬人關心她、熱愛她,中國的十三億各族人民關心她、熱愛她,而且海外的華僑、華裔關注她、向往她,世界各國的朋友也關注她、向往她。
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同胞和朋友,從四域八方,賓至北京,以飽覽她那瑰麗的雄姿,巍峨的長城,壯麗的宮殿,優美的園林,奇魅的藝術,燦爛的文化,古典的民居,鮮活的民俗……但是,不管到過或未到過北京的同胞和朋友,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冊反映北京歷史文化藝術的實錄——文圖并茂的《中國古都北京》,在書齋插架,信手翻閱,一覽北京,如臨其境。因此,我作為北京的一個公民,便率爾操觚,濫竽纂述。
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樣,古都北京也有它的特征。那么,古都北京有些什么特征呢?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都北京的第一個特征。北京歷史長河的源頭,上溯至50萬年前洪荒時代的北京人。爾后像滔滔江河,越往下游,河面越寬,河床越深。至元、明、清三代,北京歷史江河的激浪,更如“天排云陣千雷蕩,地卷銀山萬馬騰”。試想,在中國七大古都一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在世界十大名都一巴黎、倫敦、羅馬、莫斯科、華盛頓、墨西哥城、開羅、東京、巴格達、北京之中,除北京外有哪座都城歷史之悠久能與北京相比呢!我不揣冒昧,就從世界人類文化搖籃之一的北京人開始敘述,向讀者展現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風貌。
主客分明,布局宏大,是古都北京的第二個特征。以明清的北京城而言,它是作為封建皇帝治居之所而設計和建造的。君王為主,臣民為客;君權為主,神權為客——這就是北京城設計的主題。美國首都華盛頓城是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產物,也是美國民主和獨立的象征,在其城市設計中突出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亦四面開放。然而,明清皇帝治居之所的北京城,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皇宮位于全城的中心。城池宮殿、壇廟苑林、衙署寺觀、市井民舍,都在中軸線兩側依次對稱展開,格局嚴謹,主次分明。它的城垣,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疊次分為四個方陣(外城因財力不足未能圍成方形),呈封閉式,層層相套,等級森嚴,界限分明。北京城的園囿,宮城的御花園、皇城的太液池、內城的壇廟苑林、近郊的三山五園,也都布局有序,呼應相連。這一整套的都城規劃設計,都是傳統思想和精湛藝術的完美結合。
宮殿園林,珍寶薈萃,是古都北京的第三個特征。北京從金代正式成為皇都,至清末宣統皇帝退位,歷時近800年。古都北京不僅集中國歷代都城建設之大成,而且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文化藝術之精英,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雄偉的殿堂,秀麗的園林,配置以亭軒臺榭,陳設以奇寶異珍,點綴以山石花樹,繞流以玉泉金水,北京城成為一座宛若仙境的宮殿花園城市。
各族文化,熔冶一爐,是古都北京的第四個特征。北京南襟河濟,北連朔漠,位于中原農耕民族和塞外游牧民族、關外漁獵民族交匯之地,歷來為中華民族內部各族融匯和相爭之區。正是由于各兄弟民族長期的爭局和融合 (還有其他原因),中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東移,北京才成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北京城的建筑和園林,也匯合了各個民族文化之優長。四方民族,雜居北京,他們的衣食住行,坊里習俗,宗教信仰,歲時紀勝,使北京的市井生活更加色彩斑斕。
世界文化,密切交融,是古都北京的第五個特征。遼南京的清真寺(今牛街清真寺),是北京對外文化交流的一例。到了元代,大都是當時世界的一個文化中心。明初鄭和下西洋,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睹魇贰ね鈬鴤鳌份d述86個國家或地區,可見其時中外文化交往之一斑。晚明利瑪竇將西方近代文明帶到京師,《坤輿萬國全圖》、《幾何原本》、自鳴鐘等使北京士大夫耳目為之一新。清代康熙時任耶穌會士南懷仁為欽天監監正。后在英國出現中華風格的園林,稱為“英華園庭”,法國等也爭相仿效。晚清外國在北京設立29個使領館,中西方文化交往出現新的特征。
《中國古都北京》內容頭緒紛繁,錯綜復雜,我力求執簡馭繁,博觀約取。中國17世紀著名畫家石濤說過:“搜盡奇峰打草稿!北緯皇抢L畫,作者也不是石濤;但《中國古都北京》卻像一軸畫卷,將歷史文化勝跡一幅幅地展示出來。本書再現北京歷史文化時,內容務求豐富,史實務盡翔實,圖片務冀精美,結構務期嚴謹。本書的敘述,以時間為經:自石器初暉、青銅文明、燕都薊城、北方重鎮、三燕建都、遼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師至民國北京,劃分段落,縱向鋪敘;復以事物為緯:自歷史事件、名人勝跡、城池宮殿、壇廟寺觀、園林陵寢、教育科技、文化藝術、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歲時節令,分設綱目,橫向鋪敘。這樣經緯交織,縱橫錯綜,以復原中國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面貌。但古都北京燦爛的歷史文化如經天日月,本書則不若爝火之光。雖纂述并不愜心,但也是辛勤的收獲。
這里,我特別要提到攝影大師嚴鐘義先生。我和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相識,曾經有過非常愉快的合作。相隔多年后,又重溫舊誼,推出新版《中國古都北京》,獻給中國的讀者,也獻給世界的朋友。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中國“千人糕”的古老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一盤豐盛的糕點,要有人耕田種麥、有人磨麥成粉、有人養雞生蛋、有人榨蔗制糖等,經過千人之手方能制成,而不只是糕點師一個人的杰作。同樣《中國古都北京》的成書,吸取了歷史、考古、文物、古建、園林和歷史地理等學術研究的成果,還經過編輯、攝影、設計、繪圖、印刷等多人之手,為此,謹向各方及諸位敬申謝忱。
2007年8月8日 于北京四合書屋
2006年8月20日晚間,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楊瑞雪社長、中央電視臺高峰副臺長,請我和立紅在紫玉飯店吃飯。在聊天中談及20年前出版的拙著《古都北京》,楊社長提出重新出版。并強調說,這本書在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背景下出版,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很愿意與熱情知性的楊社長合作,這件事就定下來了。
回到家里找出原書,勾起我回憶2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是1986年春天的一個星期三下午,朝華出版社編輯馬悅,突然來到我的辦公室。她說要出版一本文圖并茂的《古都北京》,邀請我撰寫文字稿。
我一口謝絕,理由一是力不勝任,二是沒有時間。馬悅編輯叨叨不絕,非要我寫不可。到了下班時間,我們不歡而散。下個星期三,她不約而至,就坐在我的辦公室,一直到下班。那時,我們每星期三到班一天,平常不到研究所坐班。于是,連著四個星期三,馬編輯都在我的辦公室坐著,既不影響我的工作,也不催促我寫稿子。我真服了馬悅編輯的執著精神。于是,我便敷衍,答應下來,施緩兵之計,想拖她一下?墒,下一個星期六,馬編輯到我家,催我寫提綱。辦法照舊,每個周六,都在我家,坐等提綱,連著四周。我沒辦法,只好答應。我放下手頭的急活,寫出書稿提綱。不料,她取走提綱后,第二天下午又到我家,說一夜沒睡,看了提綱,經過研究,覺得可以。接著,要我拉出500幅照片的目錄,每幅照片都要注明“突出什么”。
我只好從命,花三天時間,開出照片目錄,特別注明每張照片要突出的重點,比如天壇,我注明三個字:“突出天”。然后,該社的攝影師嚴鐘義先生按圖索驥,或配片、或拍照、或外找,不到三個月,照片已湊齊。同年年底,《古都北京》出版。
事情已經過去22年。其間,《古都北京》早已售罄,許多讀者要求再版,我們也想修訂再版,但一直沒有碰到適當機會。
事情成功,總有機緣。既蒙楊瑞雪社長誠意相邀,出版此書,我便趕緊尋找22年前的攝影家嚴鐘義先生。電話打過去才得知,他因晚間跑步鍛煉,不慎跌碎髕骨,正養傷在家,不能外出。我來到嚴鐘義先生家,當年的小嚴已經成為老嚴,但可貴的是,20多年來,他執著攝影,經年不懈,新片積累,盈千累萬。我們不禁回憶起當年創作《古都北京》的情景,大家一起本著求真、求善、求美的旨趣,曾經協同工作。
求真 前門箭樓的箭窗是多少個?有的書上數字可靠嗎?嚴鐘義先生騎著摩托車,我坐在他的摩托車后邊,我們親自到前門外,觀察箭樓,仔細數,認真數,才將核定的數字落到書的文字上。安定門外黃寺塔名,是“清凈化域塔”,還是“清凈化城塔”?我們兩人前去核實。到了之后,天已漆黑。
找手電,沒有。怎么辦?嚴鐘義嘿嘍著我,我用手摸,確定是“城”字不是 “域”字。后又查《妙法蓮花經》。其《化城喻品》講了一個故事:眾人到很遠的地方,路途險惡,曠無人煙,不愿前進,中路欲退。一位白導師,告訴大家,你們不要害怕,前面有一座城,可以休息。眾人聽了,心中大喜。
于是眾人,進入化城。得到休息,消除疲勞,愿意久居,不想前進。導師告眾人說:剛才大城,是我做的化城,為了你們住止休息。既已休息,也不疲倦,就滅掉化城。眾人沒法,繼續前進!盎恰钡牡涔,就出于此。乾隆帝御撰《清凈化城塔記))也作證,斷定塔名是“清凈化城塔”,而糾正“清凈化域塔”之疏誤。
求善 《論語》中“善”字出現42次。如孔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論語·八佾》)我們追求“盡善”?鬃尤眨骸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在編纂過程中,盡量選擇其善者而學習之、吸取之?傊,就是一個字“善”——目善、心善、言善、行善,做人善、做事善,這是本書的旨歸。拍雍和宮邁達拉大佛像高26米,房間拉不開距離。白有佛像200多年以來,嚴鐘義先生第一次爬到樓上,腳踩幾厘米厚的積塵,進行拍攝,為求真、求善、求美也。
求美 為了拍照長城早霞與晚霞的不同景觀,嚴鐘義先生夜里出發去長城,等半宿,拍長城早霞;拍長城晚霞也是如此。頤和園十七孔橋、鳳凰嶺明瑞云庵塔都是求美的實例。經過撰稿、編輯、攝影、設計、美編、審校、印制、裝訂等多道程序,當年末《古都北京》出版。嚴鐘義、馬悅、魏明等,不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嚴鐘義甚至于就在印刷車間睡覺,因為每印一頁都要經過檢驗。隨后英文版、德文版也相繼問世!豆哦急本帆@得1987年法蘭克福、1988年萊比錫兩個國際圖書榮譽獎,并成為國家高端禮品書。
本書有些什么變化呢?原文,做了修訂和增補;圖片,做了調整與充實;設計,做了更新與創意;出版,得到更大的熱情與支持。
先說文字 原書明、清合為一章,新書分開敘述。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明是明,清是清;缺憾是一明不明,清不清。出現這一狀態的原因是,以故宮為例,明、清不分家,怎樣分清呢?就說奉天殿、皇極殿、太和殿,其建筑也好,其陳設也好,其歷史也好,其故事也好,能具體分清嗎?很難。所以,在處理上,有時清晰,有時含糊,有時言明說清,也有時講清聯明。所以,話說在這里,請讀者諒解。
次說圖片 原書插圖383幅,新書插圖757幅。為什么增加圖片呢?有的圖片太精美,有的圖片太珍貴,愛不釋手,難以割舍,只好補充,為之增色。也考慮讀者,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找到那么多的精美圖片呢?嚴鐘義先生竭盡可能,網羅一切有關古都北京的重要圖片,加以充實,所以圖片就多了一些。書中圖片,還要感謝故宮博物院胡錘主任、首都博物館祁慶國主任等。
復說設計 嚴鐘義先生負責總體設計,汪細紅小姐具體操作。本書特點是,文圖并茂,圖隨文走,有文字的地方能看到圖片,有圖片的地方能參閱文字?傮w上力求平淡、樸實。在設計上,擬分作黑白、彩印、精裝等不同版本一黑白圖文本,定價便宜,使更多人能看到它;彩色圖文本,紙張更好些,使愛好者能喜歡;彩印精裝本,使有興趣者加以插架收藏?傊,盡量滿足讀者的不同愛好與不同需求。
再說出版 這次作業程序,解立紅女士先將《古都北京》文字稿錄下,重新斟酌、補充史料、纂出初稿;嚴鐘義先生精選圖片、補充文字、圖片說明、加以表識,我做補充、篩選、修改、統纂,再由嚴鐘義工作室進行版式設計,復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劉海濤先生編輯、審稿,特約編輯何宗思先生審校,最后由楊瑞雪社長總纂、定稿。楊社長對作者給予了充分的著述時間和熱情支持,是我敬重的一位社長。
2008年是在北京舉行奧運會的一年,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世界上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中華各族的同胞,地球上數以千萬計的華人,或親臨北京,或關注北京。此時此刻,出版《中國古都北京》一書,是我們應盡的一個義務,也是應盡的一點責任。
閻崇年 2007年9月26日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