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2904
- 書名:刑事程序分流研究(新視點法學文叢)
- 作者:姜濤著
- 出版社:人民法院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
- 入庫時間:2008-2-20
- 定價:22
圖書內容簡介
訴訟分流是我國訴訟法學界目前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我國司法體制改革和訴訟法治建設的走向具有重大影響。姜濤的((刑事程序分流研究》對此命題進行了獨特的思考,全書主要特點在于:(1)采取司法現實主義的態度,把對刑事法價值觀的理論反思,真正運用到刑事程序法的制度設計上。對程序多元和訴訟經濟的研究,越過了“坐而論道”、單純探討價值觀的層面,已經開始關注其在中國的現實運作問題。(2)探討了傳統刑事政策和刑事司法模式的當代命運,論證了程序分流的現實基礎。作者認為中國刑事司法出現了整體性的“異化”,并指出其深層原因在于“體制”而非“程序”。持大觀念,做小問題,這種研究進路有助于提升部分法學的整體品質。(3)在研究方法上,較多地采取了法社會學的手段。從犯罪人、警察、檢察官、法官以及被害人等各個角度人手,用“人”而非“制度”作為線索統領全書主體研究,體現出深切的人文關懷。
全書筆力道勁,卓富識見,實為我國訴訟法學界近年又一新銳力作。
圖書目錄
總序………………………………………………………………………(1)
編者的話…………………………………………………………………(1)
引 言……………………………………………………………………(1)
第一章世界性的分流思潮與實踐……………………………………(10)
第一節分流思想的緣起:為了更好的法律控制…………………(10)
一、刑事法的目的觀………………………………………………(10)
二、刑事法中的參與主體…………………………………………(16)
三、刑事法秩序的實現方式………………………………………(19)
第二節程序分流:域外的制度實踐………………………………(23)
一、英國的分流實踐………………………………………………(24)
二、美國的分流實踐………………………………………………(25)
三、德國的分流實踐………………………………………………(28)
四、日本的分流實踐………………………………………………(33)
五、我國臺灣地區的分流動向……………………………………(36)
六、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中的分流制度…………………………(37)
第三節程序分流的世界性趨勢……………………………………(38)
一、分流思潮的發展及趨勢………………………………………(38)
二、分流制度的發展與趨勢………………………………………(43)
第二章懲罰與控制——當今中國的追訴與分流……………………(47)
第一節中國的刑事政策與刑事實踐………………………………(47)
一、中國刑事政策的基本思想……………………………………(47)
二、中國的刑事立法及相關制度…………………………………(49)
三、中國刑事實踐的困境與出路…………………………………(52)
四、刑事程序分流——一條可行的出路…………………………(56)
第二節未有分流之前:重壓、無序與權威的淪落…………………(58)
一、犯罪的不斷蔓延及其對刑事司法系統的挑戰………………(58)
二、刑事訴訟程序改革的擱淺與普通程序質量的下降…………(62)
三、司法資源捉襟見肘與案件追訴的隨機揀選…………………(63)
四、司法權威在民眾心目中的狀況………………………………(65)
第三節中國為什么不分流?………………………………………(65)
一、刑事司法系統的整體性異化…………………………………(65)
二、深陷于考績制度中的執法者…………………………………(68)
第四節中國是否不需要分流………………………………………(70)
一、有關分流的實例及現象分析…………………………………(70)
二、分流的萌芽:中國的分流實踐…………………………………(75)
第三章矯正與救贖——分流對象(犯罪人)之考察…………………(80)
第一節刑罰是否最佳措施:從犯罪人行為矯正角度的分析……(81)
一、刑罰功能之質疑:刑罰追懲與犯罪人矯正……………………(81)
二、刑罰正當性之質疑:犯罪的多樣性與控制的多元化…………(83)
第二節刑事懲罰對被追訴者命運的影響:從犯罪人復歸
社會角度的分析……………………………………………(87)
一、刑事懲罰的效果與標簽理論…………………………………(87)
二、犯罪人的種類…………………………………………………(91)
三、犯罪人的行為選擇:犯罪因何而生?刑罰是否正義?………(94)
第三節刑事程序對被追訴者的侵害:從程序中的被追訴者
處遇角度的分析……………………………………………(95)
一、程序的一般痛苦和風險………………………………………(95)
二、審前羈押對被追訴者權利的侵害……………………………(96)
第四章在法律與利益之間——分流主體之考察……………………(99)
第一節警務衡量制度與警察行為選擇…………………………(100)
一、警察背負的沉重壓力…………………………………………(100)
二、警察刑事職能的評價…………………………………………(101)
三、警務衡量模式的重構…………………………………………(104)
第二節檢察管理制度與檢察官追訴策略……··………………·(107)
一、檢察官的業績評價……………………………………………(107)
二、檢察官的個體利益與追訴傾向………………………………(108)
第三節重壓之下的司法者:不分流對法官形成的巨大壓力……(109)
一、法院面臨的現實困境…………………………………………(109)
二、法官的業務評價與司法資源配置……………………………(110)
第五章仇·限與寬容——分流環境之考察…………………………(115)
第一節民意與分流………………………………………………(115)
一、民眾意愿對程序分流的影響…………………………………(115)
二、我國民眾能否接受分流………………………………………(118)
三、分流程序中如何吸納民意——民主如何實踐………………(120)
第二節被害人在分流制度中的角色……………………………(123)
一、被害人意愿對刑事追訴的影響………………………………(123)
二、被害人對分流程序的參與:刑事和解制度…………………(125)
第六章歸于理性還是走向恣意——分流制度之構設……………(126)
第一節中國程序分流制度的整體建構…………………………(126)
一、國家追訴政策的觀念性轉變…………………………………(126)
二、程序分流的時序分布…………………………………………(128)
三、程序分流的參與主體…………………………………………(128)
四、程序分流的具體方式…………………………………………(130)
第二節追訴利益…………………………………………………(131)
一、人格調查:有關犯罪人矯正的追訴利益……………………(132)
二、公共利益:有關社會秩序修復的追訴利益…………………(136)
第三節追訴裁量權………………………………………………(138)
一、檢察裁量權……………………………………………………(139)
二、警察裁量權……………………………………………………(141)
第四節控辯協商與刑事和解……………………………………(143)
一、典型的控辯協商制度:美國的辯訴交易……………………(144)
二、其他國家的控辯協商實踐……………………………………(145)
三、我國控辯協商制度的構建……………………………………(146)
四、我國被害人參與制度的改良…………………………………(147)
第五節替代性措施………………………………………………(148)
一、輿論的責罰(對被追訴人)與撫慰(對被害人)……………(149)
二、社區服務與經濟補償…………………………………………(150)
第七章邁向多元化的刑事程序——分流程序之規劃……………(153)
第一節偵查程序中的分流………………………………………(153)
一、微罪處分………………………………………………………(154)
二、案情查明之前的分流…………………………………………(156)
三、對警察的監督…………………………………………………(156)
第二節起訴中的分流……………………………………………(157)
一、不起訴裁量權的擴大…………………………………………(157)
二、分流的條件與程序……………………………………………(159)
三、分流的效果……………………………………………………(161)
四、對檢察官的監督………………………………………………(163)
第三節審判程序的繁簡分流……………………………………(167)
一、簡易程序的條件與程序………………………………………(168)
二、被告人的程序選擇權…………………………………………(168)
三、簡易程序中的被告人訴訟權利保護…………………………(169)
余 論………………………………………………………………(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