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4895
- 書名:論環境法功能之進化
- 作者:鈄曉東
- 出版社:科學
- 出版時間:2008年5月
- 入庫時間:2008-7-3
- 定價:25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緊密結合環境法學與法理學,以環境法功能為研究視點,對環境法功能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作了動態分析,指出:“利益確認、利益保護、利益限制、利益救濟”組成環境法之利益調整功能的運行結構。其功能進化的路徑是:在彰顯傾斜保護功能基礎上,深化利益增進功能,拓展互助共贏功能,從而實現多元利益的和諧共生、共進、再生。如果說彰顯傾斜保護功能是基于利益分配正義(即分的正義)的視角,則功能互助與利益共生共贏是從“合的正義”視角作了更深層的探討。同時,本書還就促成環境法功能進化的幾對范疇(效率與公平、利益限制與利益增進、分的正義與合的正義、社會變遷與環境法功能進化)作了系統分析,并對環境法功能運行的變化趨勢作了展望。
本書可供環境保護、資源管理相關領域以及法學理論的研究者、立法機關工作人員、行政執法人員、高等院校法理學專業及環境與資源保護專業等方面的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總序
導論
第一章 社會變遷與法律功能的演進
第一節 自律·他律·文明增進:社會變遷對法律功能的需求
一、自律到他律:法律對道德規范功能的彌補
二、他律到文明增進:法律功能之進化
第二節 秩序·自由·福利:法律價值及其功能取向的變遷
一、“秩序”取向與義務本位的定位
二、“自由”取向與權利本位的主張
三、“福利”取向與社會本位的進展
第二章 社會變遷與環境法功能的檢視
第一節 生態文明、風險社會背景與多元利益沖突
一、風險社會問題的凸顯
二、環境問題的復雜性
三、環境風險:復雜環境問題面臨的新挑戰
第二節 多元利益調整對環境法功能的需求
一、調整利益關系:社會賦予法律的功能
二、生態文明的建構原則:多元利益的共生、共進、再生
三、環境法的功能結構分析:以利益調整為基點
第三節 環境法的利益調整功能考量
一、環境法的利益確認功能追問:利益爭奪還是利益衡平?
二、環境法的利益保護功能追問:末端應對還是全過程治理?
三、環境法的利益限制功能追問:個體責任還是責任社會化?
四、環境法的利益救濟功能追問:傳統訴訟途徑還是引入公益訴訟?
第四節 環境法功能的進化路徑
一、彰顯傾斜保護功能:環境法功能進化的基點
二、深化利益增進功能:環境法功能進化的定性分析
三、拓展互助共贏功能:環境法功能進化的定位分析
第三章 環境法功能進化之層次:彰顯傾斜保護功能
第一節 二元到三元:利益關系演變與二元法律格局調整
一、公法與私法的界分
二、私法的利益衡平功能分析:契約自由之反思
三、公法的利益衡平功能分析:權利與權力問衡平的兩難
四、環境法之本位:社會本位
第二節 對峙到和諧:環境法之傾斜保護功能的應然
一、短期利益還是長遠利益:傾斜保護環境利益的理性分析
二、拯救還是自救:環境問題與貧困的惡性循環
三、形式正義還是實質正義: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分解
四、一次正義還是二次正義:起點與過程之間的困惑
五、絕對還是相對:環境法的功能社會化推進
第三節 失衡到矯正:環境法之傾斜保護功能的展開
一、重整環境法律責任機制
二、改良訴訟機制,為矯正失衡利益搭建平臺
三、發揮生態補償機制之“輸血”與“造血”功能
第四章 環境法功能進化之層次:深化利益增進功能
第一節 在法律規則運行模式的演進中深化利益增進功能
一、人定勝天理念與環境破壞之法律規制規則的缺位
二、天人合一理念與環境破壞之法律規制規則的填補
三、資源有限理念與環境法之利益限制規則的注重
四、同質同源理念與環境法之利益促進規則的引入
第二節 在運行方式的修正中深化利益增進功能
一、污染預防與風險控制并舉
二、全過程控制
第五章 環境法功能進化之層次:拓展互助共贏功能
第一節 對峙到融合:市場與政府的“功能分立到功能互助”
一、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理論變遷
二、環境問題的雙重失靈
三、政府與市場的互助
第二節 統治到善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功能分立到功能互助”
一、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演變
二、環境治理的困境與善治
三、互助路徑:環境治理主體多元化
四、互助路徑:環境行政機制多元化
第三節 沖突無效到規范協同:環境法功能的簡約及其與民間自治的互助
一、環境法的“普適性不能”
二、環境法的“普適性不宜”
三、徒法不能自行:民間規則的重要作用
四、沖突無效到規范協同:規則之間的填補、試錯與契合
第六章 結語:環境法功能進化之展望
一、環境法功能進化方向的選擇:幾對范疇的關系變化
二、環境法功能運行模式的選擇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