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8466
- 書名:民事當事人證明權保障/訴訟法學文庫.2008
- 作者:奚瑋著
- 出版社:人民公安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 入庫時間:2009-3-6
- 定價:32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在研究域外有關當事人證明權保障立法、司法的一般規律、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并依據實證調研準確探明我國當事人證明權保障制度的問題、癥結以及其與我國傳統訴訟文化、司法體制、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關系的基礎上,提出民事當事人證明權的基本內涵、理論基礎和保障體系等,并實現當事人證明權保障制度與當事人舉證責任、證收集、法官職責、對造協力義務、證人作證等相關制度的協調與對接。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證明權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一、證明權的含義、性質與地位
(一)證明權的含義
(二)證明權的性質
(三)證明權的地位
二、證明權保障與民事證據制度的目的
(一)民事訴訟制度的目的
(二)民事證據制度的目的
三、證明權保障與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
(一)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的對立與統一
(二)辯論主義的嬗變與協同主義的興起
(三)構建適合于中國國情的協同主義民事訴訟模式
四、證明權保障的價值與功能
(一)證明權保障有利于提升當事人的訴訟主體地位
(二)證明權保障有利于鞏固辯論主義的基礎
(三)證明權保障有助于實現當事人武器平等原則和實體公正
(四)證明權保障有助于增強裁判的正當性與可接受性
(五)證明權保障有利于訴訟效益的提高
第二章 證明權保障與舉證責任制度研究
一、舉證責任制度與理論概述
(一)大陸法上的客觀舉證責任與主觀舉證責任
(二)英美法上的“提出證據責任”與“說服責任”
(三)兩大法系舉證責任概念之比較
(四)我國舉證責任制度發展軌跡
(五)我國舉證責任及其相關概念之重塑
二、舉證責任負擔應以證明權受保障為前提
三、舉證責任分配應充分考慮證明權保障
(一)舉證責任分配之理論學說
(二)舉證責任分配應兼顧證明權保障
四、證明權保障與證據失權制度的建構
(一)證據失權制度之正當化基礎——法定順序主義與自由順序主義之利弊分析
(二)證據失權制度之比較法考察
(三)我國證據失權制度之現狀與反思
(四)我國證據失權制度之建構
第三章 證明權保障與證據收集制度研究(上):域外相關制度的考察
一、英國的證據開示程序
(一)證據開示的范圍
(二)搜尋責任和不開示書證的法律后果
(三)特殊的證據開示方式
二、美國的證據開示程序
(一)證據開示的范圍和限制
(二)違反證據開示程序的制裁措施
三、德國的證據收集制度
(一)命令提出文書程序
(二)獨立的證據調查程序
(三)資訊請求權
四、日本的證據收集制度
(一)文書提出命令制度
(二)當事人照會制度
(三)起訴前之證據收集程序
(四)當事人收集證據的其他措施
五、我國臺灣地區的證據收集制度
(一)文書提出義務
(二)文書特定協助義務
(三)不公開審查程序
(四)對違反文書提出義務的制裁措施
六、對域外證據收集制度的評價
(一)對英國和美國證據開示制度的評價
(二)對德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證據收集制度的評價
第四章 證明權保障與證據收集制度研究(下):我國相關制度的重構
一、對我國現行民事證據收集制度的反思
(一)我國民事證據收集制度的歷史與現狀
(二)我國現行證據收集制度的缺陷及其危害
二、我國證據收集制度之建構基礎理論研究
(一)證據收集制度建構的必要性
(二)證據收集制度建構的理念
(三)證據收集程序的運作方式
三、我國證據收集制度的具體建構
(一)證據提出命令
(二)調查囑托制度
(三)當事人自主收集證據的制度
第五章 證明權保障與法官職責研究
一、證明權保障與法官闡明(釋明)權
(一)法官闡明權與辯論主義的關系
(二)闡明權的內容
(三)法官闡明權與當事人證明權保障的關系
(四)在證明權保障前提下,我國法官闡明權的構建
二、證明權保障與法官“心證公開”義務
(一)突襲性裁判的概念與種類
(二)“心證公開”與“突襲性裁判”之防止
三、證明權保障與法官調查取證職責
(一)法官調查取證與當事人證明權保障的關系
(二)法官調查取證職責的比較法考察
(三)我國法官調查取證職責之現狀與評析
(四)我國法官調查取證職責之重構
第六章 證明權保障與當事人相關義務研究
一、訴訟當事人相關義務概述
二、證明權保障與當事人真實義務
(一)真實義務的內涵與法理基礎
(二)對違反真實義務行為的制裁
三、證明權保障與不負舉證責任方當事人的事案解明協力義務
(一)事案解明協力義務的內涵與要件
(二)事案解明協力義務的范圍
四、證明權保障與擬制自認法理之適用
(一)擬制自認之正當化基礎
(二)擬制自認的形態
(三)我國有關擬制自認的立法評價
(四)我國擬制自認制度之重構
五、證明權保障與對證明妨礙行為的規制
(一)證明妨礙的含義及其對證明權的危害
(二)對證明妨礙行為予以規制的正當化基礎
(三)證明妨礙行為的構成要件
(四)對證明妨礙行為的制裁
(五)因證明妨礙行為受制裁之當事人的權利保障
第七章 證明權保障與證人作證制度研究
一、證明權保障與證人拒絕出庭作證的對策
(一)證人拒絕作證尤其是拒絕出庭作證的成因
(二)證人拒絕作證的對策
二、證明權保障與證人書面證言的采納
(一)是否采納證人書面證言的比較法考察
(二)采納證人書面證言的法理基礎
(三)證人書面證言的形態
(四)證人書面證言的運用程序
第八章 證明權保障的其他機制研究
一、證明權保障與證據共通原則的適用
(一)證據共通原則的存在語境
(二)證據共通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證據共通原則存在形態之一:對立當事人之間的證據共通
(四)證據共通原則存在形態之二:共同訴訟中的證據共通
(五)證據共通原則的適用應以突襲性裁判被防止為前提
二、證明權保障與證據能力的放寬
(一)證據能力的放寬
(二)賦予當事人對于證據能力的選擇權
三、證明權保障與證據保全制度的完善
(一)海峽兩岸證據保全制度之比較
(二)我國證據保全制度之完善設想
四、證明權保障與當事人詢問制度的確立
(一)當事人詢問的意義與性質
(二)當事人詢問的程序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