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588
- 書名:憲法監督論(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文庫)
- 作者:李忠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出版時間:2002年11月
- 入庫時間:2002-11-13
- 定價:19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文庫
總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的青年研究隊伍,他們多
數是畢業于本院研究生院和全國許多著名大學的博士生、碩士
生,有的曾出國求學。他們接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基礎知識扎
實,目光敏銳,視野開闊。目前,在經濟學、哲學、宗教學、社
會學、法學、國際問題、文學、語言學、史學等主要學科領域,
正在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研究人員承擔起重要的研究工作。他們中
間有的已經嶄露頭角,有的已經成為博士生導師、學術帶頭人,
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為社會科學提供了機
遇,同時,研究事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新問題。其中一個亟待
解決的困難就是學術著作出版難的問題。社會科學研究主要是通
過論著的形式作用于社會,出版問題得不到解決,研究成果就難
以產生其應有的社會效應,研究人員的勞動價值也就得不到社會
的承認。目前,學術著作出版難已經成了一個困擾研究人員的普
遍的社會現象。名家的著作尚且難出版,青年人的就更難了,對
青年科研人員來說,學術成果能否被社會所接受比物質生活待遇
好壞似乎更為重要。因此,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是關系到科研
隊伍的穩定和研究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的根本問題。值得慶
幸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科學院仍然有相當一部分青年學
者兢兢業業,埋頭苦于,致力于學科建設和研究事業,在比較艱
苦的科研環境和條件下不斷做出成績,這是令人欽佩和感人至深
的。從他們身上,不僅能看到可貴的愛國情操和獻身事業的精
神,還能看到社會科學研究事業乃至社會主義中國的希望。有這
樣的精神風貌,相信他們必將能夠成為跨世紀的棟梁之才。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文庫》既是基于學術研究事
業的考慮,也是為了實實在在地幫助青年學者,解決他們學術成
果出版難的問題。通過叢書的編輯出版,一方面讓青年學者辛勤
所得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另一方面讓他們的成果接受社會和實
踐的檢驗和學界的評判,以利于提高他們的水平,促使他們盡快
成才。繁榮學術,扶植青年,我想這是編輯《文庫》的兩個最重
要的宗旨吧。
至于《文庫》能不能起到這個作用,有沒有好的社會效果,
就取決于大家的努力和合作了。若干年后再來看這件事情,也許
就清楚了。
胡繩
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
該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和見解,如該成果關
于復合憲法監督的有關理論問題的論述都是國內外學者
很少或未曾涉及的;該成果關于完善我國憲法監督制度
的三個階段設想,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踐價值。
—劉海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憲法監督是憲政建設中的一個重大實際問題,也是
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李忠同志的《憲法
監督論》一書適應憲政建設的世界潮流,抓住了這個熱
點問題。我相信,該書的出版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
踐方面都會有重要意義。
—張慶福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本書在分析、總結現行憲法監督制度得失的基礎
上,提出了復合憲法監督的理論模式,并運用這一模式
全面、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復合憲法監督的主體、對象。
內容、標準、程序和效力,探討了健全我國憲法監督制
度的具體方法和步驟,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大膽而可
貴的嘗試!貏e是作者根據復合憲法監督理論模
式,提出的完善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三個階段設想,具
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踐價值。
—吳新平
(《外國法譯評》主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憲法監督的概念
第二節憲法監督的必要性
一、憲法具有法律性
二、憲法是高級法
三、憲法具有發展性
第三節憲法監督模式的比較與評述
一、憲法監督模式簡介
二、對憲法監督模式的評述
詔二章憲法監督的主體
第一節憲法監督權力的來源
一、關于憲法監督權力來源的學說
二、憲法監督權力來源觀評判
三、憲法監督權力來源之我見
第二節憲法監督主體的權力
一、固有權力
二、實質性權力
三、程序性極力
第三節憲法監督主體的責任
一、憲法監督主體責任的理論基礎
二、憲法監督主體責任的現實基礎
三、憲法監督主體的責任
第三章憲法監督的對象和內容
第一節立憲的基本目的
一、立憲的基本目的之一:保障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
二、立憲的基本目的之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第二節憲法監督的對象
一、國家機關
二、組織
三、特定個人
第三節憲法監督的內容
一、規范性文件
二、特定個人的行為
三、國家機關之間的權限爭議
四、選舉爭訟
五、國際條約
第四章憲法監督的標準
第一節憲法監督標準概說
第二節確立憲法監督標準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二、文本主義原則
三、發展原則
四、普遍性原則
五、特殊性原則
第三節憲法監督的形式標準
一、程序越權標準
二、回避標準
三、平等保護標準
四、準確性標準
五、轉委托標準
第四節憲法監督的實質標準
一、同一性標準
二、統一性標準
三、合理性標準
四、目的性標準
五、協調性標準
六、伸縮性標準
七、利益衡量標準
第五章憲法監督的程序
第一節憲法監督程序概述
一、憲法監督程序的定義
二、憲法監督程序與憲法程序、普通訴訟程序的比較
三、復合憲法監督程序的特征
第二節提起與受理
一、提起
二、受理
第三節憲法監督的方式
一、各國憲法監督方式概況
二、復合憲法監督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四節審議程序
一、各國審議程序概況
二、復合憲法監督的審議程序
第六章憲法監督的效力
第一節憲法監督效力概述
一、憲法監督效力的定義
二、憲法監督效力的依據
第二節復合憲法監督的效力
一、時間效力
二、空間效力
三、對象效力
四、事項效力
第六章建立和健全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構想
第一節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現狀、問題及其成因
一、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現狀
二、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問題
三、憲法監督制度問題的成因
第二節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完善和展望
一、復合憲法監督制度的低級階段
二、復合憲法監督制度的中級階段
三、復合憲法監督制度的高級階段
參考書目
后記